当前位置: >  > j9九游会 > 市场流通

湖南:强化资金保障 创新建设模式-j9九游会

日期:2024-06-18 作者: 来源:农民日报 【字号: 】

  农民日报·中国农网记者 孙莹

  作为全国首批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试点省份,湖南省规模化高质量建设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体系。目前,全省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能力提升至34%,鲜活农产品腐损率下降到10.8%,农产品商品化处理、错季销售及溢价能力明显提升,参与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平均收益增加20.6%,直接创造就业岗位6万余个。

  衔接资金“从无到有”。《湖南省“十四五”现代物流发展规划》《湖南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行动方案(2022-2025年)》等文件先后出台,明确深入开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强链补链行动,支持建设一批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及产地冷链集配中心,完善田间地头冷链设施,持续推进体系建设。

  在此基础上,形成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,通过统一建设规范、技术标准和验收程序,建立承建商黑白名单制度,加强项目质量管控,为提高衔接资金使用绩效提供制度保障。

  建设模式“从一到多”。鼓励多个同产业的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,抱团联建冷藏设施,这是“多个主体联建,助推产品增值”模式。鼓励涉农龙头企业牵头,采取“前店后库”“前厂后库”形式,出资入股家庭农场、农民合作社冷藏保鲜设施项目,这是“龙头企业参股,提高经营收入”模式。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,以闲置院落、厂房、土地等资产和财政资金入股打造冷链产业园,推动集体经济组织成员“有活可干、有钱可赚、有红可分”,这是“村级组织引领,盘活集体资产”模式。

  物流体系“从点到面”。湖南始终聚焦鲜活农产品主产区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,合理集中开展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,激活鲜活农产品末端冷链微循环,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串点成面。

  首先,完善“毛细血管”补链。截至2023年底,共新建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0383个,新增库容478万立方米,新增冷藏能力92万吨,加快补齐农产品“出村进城”最初一公里短板。

  其次,贯通“重要关节”强链。鼓励涉农企业与实施主体在农业产业重点镇、中心村联合开展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建设。截至目前,全省初步形成具有规模的农产品产地冷链集配中心达75个。

  最后,畅通“神经网络”延链。依托产地冷链集配中心,整合产地冷藏保鲜设施、田头市场、干支运输和快递配送等资源,利用电子商务、产业园区、产地批发等多种主体形成流通网络优势,开展合作联营、成网配套,推动形成产地到集配中心、集配中心向全国延伸的冷链物流服务网络。

网站地图